查看原文
其他

想迎合刻板印象却失手——《母亲》

妙介子 妙看影视 2022-11-12

点击蓝字

关注妙妙

 


评 分


4.2分


 

今天聊聊电影《母亲》。

片名Umma (2022)。



视后吴珊卓在本片扮演一位名叫阿曼达(Amanda)的养蜂人。她和女儿相依为命,生活在偏僻乡间,依靠养蜂卖蜜为生。 

预告片见今天另一篇推送

 

阿曼达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直过下去,但好景不长,他的叔叔不辞辛苦找上门来,告知了她母亲去世的消息,并且带来了母亲遗物。

阴影重新蒙上阿曼达的心头,阿曼达极力躲避的过去还是找上门来。她要鼓起勇气面对过去,避免成为自己讨厌的人。



“Umma”是韩语妈妈的音译。

《母亲》整体基调压抑阴暗,就像吴珊卓的表演一样。她总是闷闷不乐,长年无法走出母亲带来的阴影,一直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。

阿曼达表现出对电力的恐惧,并不是真的对电力“过敏”,而是因为从小受到了虐待,留下心理创伤。这种心理创伤一直陪伴着她,也成为了她走出过去阴影的一个标志。



西方观众对神秘东方文化充满好奇,东亚国家家庭里的压抑气氛成了他们猎奇目标。

《母亲》正属于此类电影,编导为了迎合西方观众,极力夸大东亚国家中家长对孩子的控制,以致于演变成一种变态恐怖的控制。

专横的父母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,把孩子视做自己的私有财产,不允许孩子离开自己身边,总是强调自己为了孩子吃了多少苦,要求孩子积极回报。

《母亲》把这种常见的家庭PUA方式夸大处理,拍成了一部恐怖电影。



片中多次提到或出现九尾狐,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象征性符号。

九尾狐最早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异兽,后传至日本、朝鲜等东亚国家。九尾狐最初象征祥瑞,后来慢慢被妖化成吃人的形象。

在片中,九尾狐象征阿曼达母亲多年被压抑而产生的怨恨,渐渐异化成了害人的恶意。



《母亲》的看点大概就是吴珊卓首次出演恐怖片,除此之外,影片中大量重复堆砌恐怖电影的各种常见元素,看不到创新、也看不到亮点。

突然惊吓、光线变暗、精神错乱、家庭创伤都是比较常见的内容,传递的内核又是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东亚家庭关系。



同样是关于移民美国韩裔的电影,《米纳里》(Minari ,2020)就显得有意思的多。

尽管影片类型不同,但终归都是表现外来人口想要融入当地生活的过程。

导演不能总是通过挖掘自身不足、满足目标观众的刻板印象来赢得好感,应该主动积极地拥抱生活,这才能较好地融入当地。



吴珊卓在《杀死伊芙》中的精彩表现为她赢得视后,但在《母亲》中却没有多少发挥机会。

她饰演的阿曼达没有太多矛盾冲突,她只需要面对观众早已猜到的艰难过去,同时她口口声声说不想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,并为之抗争了很久。她向过去和未来的抗争本质上就是同一个事情,不足以撑起一部常规电影的长度。

非要说能够引起情感共鸣,那真的是有点儿抬举《母亲》了。西方观众觉得故事老生常谈,东亚观众更会觉得故事俗套刻板。



想迎合刻板印象却失手,

别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。


往期推荐

精心安排心理暗示和视觉残留——《

劳拉联合惩罚者大战小指头——《那些希望我死的人》

全方位摆烂——《征服

求救如自救——《至死不渝

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,欢迎关注公众号:妙看影视

分享、在看与点赞

只要你点,我们就是好胖友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